右手青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驿舍豕怪避贵人,有味道的神鬼事,右手青衣,啃文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据说,北宋时曾当过宰执,死后谥号文穆的山东密州人侯元功,在他未发迹之前,所经历的很有特色的故事很多。

《宋史》中就曾讲过这么一件事情。山东素为孔孟之乡,文风学风鼎盛,但不知道是侯元功天赋异于常人还是整个山东都是考霸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侯元功从能参加科考开始,一直考到三十一岁的时候,才勉强中了个乡贡。

曾经有人对古代的科举制度进行过论证,说科举制度渊源在汉,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废止于清末。它否定和替代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为读书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而在这中间,参加常科的考生又分为了两个来源。一类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等公立制学校毕业的学生,参加尚书省受试者称为生徒;另一类则是在各类私立学校或者自学成才的,得先参加州县一级的资格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所以,侯元功这个乡贡,就很难说他的家庭条件是怎么样了。如果用现代的眼光去推测,有可能他的家庭条件不错。毕竟,现代的公立制学校是一种普及型教育,私立学校则多为贵族教育。

但是,在山东密州,侯元功这个乡贡却时常为士子们嘲笑讥讽。

侯元功中乡贡以后,某年春天,他同友人外出踏青。竟然有年轻的士子在他的相貌画在风筝上面,当着他和同伴的面把风筝放飞,以示羞辱。

都是以前咬文嚼字的的年轻人,可以想象,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早就恼了。把自己的相貌画在风筝上,一来是讥笑自己的样子长得不咋地,二来肯定是嘲讽自己过了而立之年才弄的个乡贡,三来也是笑话自己家境贫寒吧。

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侯元功也是如此。见到这番情形,侯元功并没有把自己的喜怒表达出来,反而呵呵一笑。

等风筝落下来并被人送到他面前之后,侯元功拿出笔墨,顺手就在有着自己画像的风筝上题了一首词:“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这应该是侯元功对自己长期被士子们看不起的最好的反击吧。

神宗元丰八年,常科开考在即。取得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你真的是个系统吗

青池藏本

篮球之小钢炮

寂和寞尚

崩坏之阴阳之律者

你滴小识